前阵子,网上流传一张“盘点育儿大V们孩子的性别”的图,这张图尝试揭示——或许不是育儿大V的育儿/鸡娃方法真有多牛,而是,女娃儿真要比男娃儿配合/耐鸡得多。
👆图片来自网络
真的是这样吗?养女儿更省心,养儿子“社死”和“心梗”都是日常?生了女儿的育儿大V们是以养“边牧”的成功经验在给“哈士奇”父母们传道授业?
果仁妈今天的文,就来细致聊聊——如何看待男女孩差异,以及如何不以性别设限,让孩子找个勇于探索、实现自我的自己?
养儿子的“心酸”,会让当爹妈的时不时自我怀疑:“是我看的育儿书太少吗?是我不够温柔坚定吗?是我没做到静待花开吗?”其实,男孩的家长们不必心酸,因为男孩女孩的差异,的确有着生物学基础。男孩体内的睾酮含量远高于女孩,而这正是男孩容易冲动、争勇好斗等行为模式的主要原因[1]。有研究者认为,胎儿期的性激素水平会从儿童时期开始,就影响男孩女孩对玩具和游戏模式的不同选择[2]。的确,从基因进化的角度来讲,争强好胜、热爱冒险的男性祖先,通常更容易获得更多的食物和资源,延续自己的基因。而女孩子们之所以表现得更体贴、共情他人,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女孩体内的血清素和催产素水平更高[3]。这两个激素可以使女孩更容易和他人建立信任、友好的人际关系。对比身边的孩子们,我们发现女孩通常比男孩开始说话的年龄早。而在完全掌握“说话”这项能力之后,女孩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比男孩更强。女孩可以在难过时,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感受,但男孩们通常以沉默或者假装无所谓来应对失落。这很可能也和睾酮水平的高低有关。睾酮并非只在孩子出生后才影响语言表达,有研究证实,胎儿时期睾酮水平高,也会影响孩子出生后的语言能力发展[1]。还有研究者发现,在给女变男的跨性别者进行“睾酮疗法”后,他们脑区负责语言处理的灰质区体积比治疗前变小,这意味着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受到高睾酮水平的负面影响[4]。但女孩孩“贴共情”、“语言表达能力强”等特点,也让女孩们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、脆弱焦虑。男孩和女孩的学习方式也的确有差异。多数男孩更愿意接受动手和体验性学习活动,以及图表、地图等形式的资料;女孩则更喜欢将问题和现实生活以及情感体验联系起来,也更擅长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,促进团体学习[5]。这些差异,表现在要求更复杂的高年级学习上,就可能成为令我们觉得“男孩比女孩后劲大”的原因之一。
前文我们谈到男女孩的差异,主要体现在体内激素水平的不同,而非大脑结构上的差异。而且这些不同是基于群体层面的,对每个个体不一定表现得特别鲜明。具体到每个孩子,后天养育观念和养育方式在男女孩“不同”这件事上,贡献相当大。前些年大火的《爸爸去哪儿》这档真人秀节目中,田亮女儿田雨橙因为行动敏捷、活力十足获封“风一样的女子”,行事风格更有男孩子气;而王岳伦女儿王诗龄则一直表现得像个可爱娇憨的小公主(此处无意拉踩,仅为说明不同)。
同样是这档节目,郭涛和刘烨两个北方爷们,对儿子的养育方式明显是朝着“儿子要粗养、“像个爷们样儿”这个方向发展,而林志颖在对儿子Kimi的教育上,则没有太多这样的引导。由此可见,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,其行为模式、脾气性格的差异,都离不开后天家庭培养和社会环境的塑造。
提起性别标签,我们耳边立刻就会想起“女孩子就要娇养”、“女孩子就要文文静静的”、“女孩子玩什么枪啊”、“男孩子磨磨唧唧像什么样”、“男孩子怎么穿这么艳的颜色”、“男孩你怕什么黑”这类话语。想想真可怕,从行动举止、服饰装扮、到玩具游戏,社会传统认知对孩子们的性别居然设置了这么多“限制”!
以这样的“传统性别准则”去要求孩子,实则抹杀了孩子作为人之个体的独特性。孩子首先应该成长为一个完整且舒朗的人,其次才是一个男人或女人。就像笑容爽朗、行动“大条”的傅园慧也很美;声如天籁、“娇小”温和的周深也挺帅。
要怎样引导孩子,才能在成为男人、女人之前,先成为一个完整且舒朗的个体呢?可以尝试着从下面这几点努力:时刻谨记,别用男孩、女孩的群体特性,替代自家孩子的独特个性。我们陪伴孩子的时光,也是用心观察、认识孩子个性的绝好机会。比如我侄子,看似是个典型的“皮猴型”男孩,但其实内心却敏感脆弱,曾向我倾诉因为缺乏父母的陪伴,常躲被子里偷偷掉泪。再比如我女儿,从小在玩具的选择上就体现出“不女性”的一面,热爱乐高和电路板,对扮演小公主毫无兴趣。
在对孩子足够了解的基础上,我们就可以充分引导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优势,并针对性地为孩子提供支持和练习、提高的机会,帮孩子弥补“性别上”的短板。“利用”优势的前提是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。比如儿子们可能很闹腾,这意味着他们的优势可能主要在“外向型”事情上,比如擅长看地图、善沟通、爱探险,那就放手让他们从规划家庭旅行开始历练。比如女儿们如果内敛害羞,这说明她们善于沉静下来,耐心又细致。多引导她们阅读和思考,或许对她们未来成为科研工作者、作家大有帮助。
想弥补短板就要因势利导地提供支持。如果发现自家男孩阅读和表达能力的确较差,可以利用他们感兴趣的知识点切入,别管是奥特曼、蜘蛛侠,还是恐龙、外太空,只要能吸引他们坐下来养成阅读习惯就行。如果发现自家女孩在空间结构和抽象思维方面有缺失,也可以在陪她搭乐高前,先一起编个故事,将搭建变成故事情节的一部分,以此吸引女儿的兴趣。
不设限,首先要剔除心理上对男孩、女孩的刻板印象。从孩子幼年开始,就要避免对孩子进行“性别化”的引导。小到每天给女孩穿裙子、不允许男孩玩毛绒玩具,大到要求儿子学理工科、劝说女儿必须考公务员。在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基础上,尽量让孩子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、能力特长来进行选择。毕竟,性别特征只是一个人被外界认知的一部分而已,其个性、品质、能力、成就如何,与这些并无必然联系。我很喜欢看的一档“素人改造”节目《粉雄救兵》,虽然几位主角都不太符合传统性别认知里的“男性”形象,但他们却展现了对节目嘉宾最大的尊重、爱护和帮助,我觉得这样的他们也很“man”。
反观国内类似主题的节目《你怎么这么好看》,主角团对嘉宾居高临下的“指点”,以及毫不尊重嘉宾生活背景和习惯的“改造”,实在体会不到主角团的“男性气质”和“女性魅力”。
我想身为父母,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“成为自己”。但这个“自己”,既不必是传统社会认知中应该成为的那个“自己”,也不必是父母心目中那个“完美”小孩。而是一个拥有很多爱和支持,不担心性别以及其他社会固有理念的限制,勇敢探索、实现自我的自己。
今天是圣诞节,果仁妈的赠书活动又来啦,
避免错过,记得给我打上“ 星标 ”哦!
参与方式
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抽奖群,果仁妈将抽取30位读者,获得本期“圣诞主题绘本(1册)~”12月31号公布!
赠书介绍
👆本期赠书由「浪花朵朵」提供
每年的圣诞节,对于很多小朋友来说都是充满期待的日子,今天特别适合和孩子一起读《兔子小白的礼物树》这本绘本。
这本温暖了半个世纪的圣诞绘本,是盲人童书作家佐佐木田鹤代表作,讲述了一个诚实与宽容的美丽童话。
兔子小白在做错事之后,通过自己的反省,反而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圣诞礼物。这本绘本描写了孩童单纯的愿望,天真的思维与童稚的反省,是值得珍藏一生的圣诞绘本。
策划编辑丨林乙乙,也是章鱼妈,一个三岁半男孩的妈妈,乐于研究各种育儿产品。参考文献丨[1]Bonnie Auyeung, Simon Baron-Cohen, Emma Ashwin,etl. Fetal Testosterone Predicts Sexually Differentiated Childhood Behavior in Girls and in Boys[J]. Psychol Sci. 2009 Feb; 20(2): 144–148.[2]Pasterski VL, Geffner ME, Brain C, Hindmarsh P, Brook C, Hines M. Prenatal hormones and postnatal socialization by parents as determinants of male-typical toy play in girls with 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. Child Development. 2005;76:264–278.[3]Campbell, A. (2008). Attachment, aggression and affiliation: The role of oxytocin in female social behaviour. Biological Psychology, 77(1), 1-10.[4]Andreas Hahn,Georg S Kranz,Ronald Sladky,etl. Testosterone affects language areas of the adult human brain[J]. Human Brain Mapping.2016,37(5): 1738-1748.[5]Angela Josette Magon.Gender, the Brain and Education: Do Boys and Girls Learn Differently?[R]. University of Victoria April, 2009.
相关推荐
✍️|作 者 招 募 & 投稿|后台回复“投稿”,查看详情投稿邮箱:Kids@guokr.com